中国马拉松赛事发展趋势报告(2014-2017)

驼铃网 2017-07-17 我要分享

国家46号文件明确提出,到2020年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到2025年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民收入增长,消费升级带动体育休闲产业强势发展。在政策与经济双重驱动下,参与门槛较低的马拉松赛事受到公众热情参与。体银智库从马拉松赛事数量、等级、参赛人数与赛事项目设置、参赛风险、赛事科技化水平、赛事运作模式、赛事市场容量等方面对2014年1月~2017年6月中国马拉松市场进行了梳理浅析,以下为主要内容:

1、自2014年以来,马拉松赛事数量呈井喷式增长。

据中国田径协会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马拉松赛事数量为51场,2015年马拉松赛事官方注册场次和参与人数增长迅猛达到134场,2016年在体育总局注册的马拉松赛事数量翻番达到328场。据体银智库不完全统计,2016年没有在田协注册的其他类型马拉松赛事还有200余场。

从2014年到2016年短短3年时间,中国马拉松赛事数量增长率达到543%。前亚洲田径联合会第一副主席杜兆才曾表示,“2020年全国马拉松及各类路跑赛事目标是超过800场。”

2、赛事质量实现飞跃,多项马拉松赛事成为国际田联或中国田协认可的标牌赛事。

马拉松赛事数量呈井喷式增长的同时,赛事质量同样得到提升。2014-2016年间,得到国际田联或中国田协认可的标牌赛事在数量上有所增长,这从侧面说明中国马拉松赛事质量实现飞跃。

获得国际田联认可的标牌赛事数量有所增长。2014年国际田联认可的标牌赛事有6个,其中北京、厦门、扬州、上海马拉松获得国际田联金标赛事、东营马拉松获国际田联银标赛事、兰州马拉松获得国际田联铜标赛事。2015年国际田联认可的标牌赛事上升到7个,继北京、厦门、扬州、上海马拉松获得国际田联金标赛事,东营及兰州马拉松分获国际田联银、铜标赛事外,重庆马拉松也首度荣获国际田联铜标赛事。截至2016年12月,全国共有10个赛事获得国际田联标牌赛事称号。其中,北京、上海、扬州、厦门、东营5个马拉松赛事获得国际田联金标赛事,重庆、兰州2个马拉松赛事获得国际田联银标赛事,广州、杭州、太原3个马拉松赛事获得国际田联铜标赛事。其中,东营马拉松赛事由之前的银标赛事升级为金标赛事;重庆马拉松由之前的铜标赛事升级为银标赛事;同时新增广州、杭州、太原3个马拉松赛事成为铜标赛事。

获得中国田协认可的标牌赛事数量亦实现飞跃。2014年中国田径协会公布的金牌赛事共有14个,银牌赛事共有6个,铜牌赛事共有11个;2015年获得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的有15个,银牌赛事有13个,铜牌赛事有23个;2016年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的有24个、银牌赛事的有19个、铜牌赛事的有48个。

3、马拉松赛事项目设置多样,参与人数逐年上升,半程马拉松赛事更受青睐。

据中国田协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参加马拉松赛事的人次为90万,到2015年参与人次达到150万,2016年近280万人次参加马拉松赛事。较2014年参赛人次增长190万,增长率为211%。

据体银智库调查研究发现,马拉松赛事的易参与性、低门槛是跑友选择这类赛事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全民健身政策的积极引导及消费观念转变也是重要原因。

赛事项目设置上,2014年全程马拉松赛事共26场、半程马拉松赛事11场、其他路跑活动14场;2015年全程马拉松赛事53场、半程马拉松赛事43场、其他路跑赛事38场;2016年全程马拉松赛事125场、半程马拉松赛事128场、其他路跑赛事75场。

相较于具有挑战性的全程马拉松赛事,赛事组织方在项目设置上越来越考虑植入娱乐性元素。据体银智库统计发现,以迷你马拉松、亲子马拉松、情侣马拉松、彩色跑马拉松、油菜花马拉松等特色马拉松赛事数量逐渐增多。

据体银智库统计,2014年全国参加全程及半程马拉松赛事的总人次超过26万。其中,全程项目总人次超过11万,参加半程马拉松赛事的总人次约为15万;2015年全国参加全程及半程马拉松赛事的总人次超过35万。其中,全程马拉松赛事的参赛人次为14.67万,半程马拉松参赛人次为20.65万;2016年全国参加全程及半程马拉松赛事的总人次超过120万。其中,全程马拉松参赛总人次超过40万,半程马拉松参赛总人次约80万。

统计2014—2016年全程和半程马拉松参赛人次发现,大众更倾向于选择半程马拉松赛事。分析其原因,半程马拉松距离相对较短,对于“菜鸟级”跑友来说更易于完成。另外,跑者中,非职业选手所占比重较大也是一部分原因。

据体银智库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国全程马拉松完赛人次和人数分别为7.7万和5.2万人,2015年全马完赛人次14.6万人,2016年全马总完赛人次和人数分别为24.3万和14.2万人;2014年全国半程马拉松完赛人次和人数分别为10万和5万人;2015年半马总完赛人次20.6万人;2016年半马总完赛人次和人数分别为45.4万和33.7万人。

可以看出,2014-2016年全国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赛事在参赛人次与人数上均实现大幅增长。

4、马拉松赛事安全防护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每年马拉松赛事跑者猝死事件都会作为舆论焦点被推上风口浪尖,体银智库对2014年—2016年间媒体报道过的全国马拉松赛事跑者猝死新闻进行了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2014—2016年间,共有14名跑者在比赛中猝死,其中2014年和2015年各5例,2016年4例。

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4全国共90万人次参加马拉松赛事,2015年共有150万人次参加马拉松赛事,2016年共有280万人次参加马拉松赛事,照此计算,2014—2016年间,每十万人中分别有约0.55人、0.33人、0.14人死于赛事,死亡率逐年降低。

实际上,赛事主办方已经有意识地通过限制参赛者准入条件来规避死亡风险。以《2016年北京马拉松赛事报名须知》为例,参赛选手被分为“精英选手”与“ABC类”选手,“精英选手”直接获得参赛资格,“ABC类”选手在超过赛事规定参赛人数后,将按类别通过抽签筛选。也就是说,在报名人数超过规定人数后,有参赛经验及参赛数据表现良好的选手将更有可能获得参赛资格。

此外,越来越高密度的赛事救助站、日渐优质的赛事医疗团队、高科技急救设备的引进与具备急救知识背景的志愿者也对控制死亡率有所帮助。据中国田协在2015年中国马拉松年会上的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大部分赛事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拥有赛事急救指挥部、救护车、医疗点、便携式心脏除颤仪(AED)等立体化的赛事医疗救护保障体系且当年共有超过10万名志愿者和1万多名医护工作工作者参与到赛事服务中。

5、赛事科技化水平提高、服务价值和文化价值凸显。

智能穿戴设备作为马拉松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得到越来越多跑者的重视,随着马拉松赛事的井喷式增长,可穿戴电子智能设备开始普及。国内众多马拉松赛事实现赛前智能化培训、赛道智能配速提醒等多项智能化、数字化体验。2016年,厦门马拉松组委会通过精密的仪器和严谨的测算,提前对新赛道进行测跑分析,以此来为所有马拉松跑者提供竞赛官方攻略。

不止如此,个性化服务也成为赛事组织方打造的重要内容。不论是医疗服务、安保服务还是特定路段个性化展示,这些都成为当前马拉松赛事的特色亮点之一。“在这个时代下,以移动互联技术为支撑,体验经济、共享经济的理念下,马拉松赛事将更加凸显赛事的服务价值与文化价值。”

6、官方主办、专业赛事公司承办仍是目前国内马拉松赛事的一般运作模式。

官方主办、专业赛事公司承办,是目前国内马拉松赛事的一般运作模式。目前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有北京马拉松、上海马拉松、厦门马拉松、扬州马拉松以及广州马拉松等赛事,运作马拉松赛事的机构具备专业赛事运营能力。随着马拉松赛事如火如荼,相关的赛事运营公司也应运而生,目前,赛事运营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阵营:一是以智美体育为代表的民营资本阵营,二是以中奥路跑和东浩兰生为代表的国有资本阵营,三是以IMG和八方环球为代表的外国资本阵营。此外,很多三四线城市以及县级城市是由协会和地方体育行政机构举办。目前北马和上马的赛事运营公司是中奥路跑和东浩兰生赛事管理公司,二者都同属于国有资本阵营,运作北马和上马有丰富经验,并且得到协会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难以逾越其资源壁垒,难以继续参与已经形成影响力的个别一线城市的重要赛事。

对赛事举办方、承办方和合作方各方背景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马拉松赛事的举办仍然以官方主导。虽然近年来,政府从政策上支持群众性和商业性赛事的举办,但是一项赛事的举办需要协调至少十几个部门,涉及到交通、医疗卫生、安保、媒体宣传等等各个环节,按照《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全国性和国际性的重大赛事仍然要有官方备案和审批,从赛事众多赛事协办方的背景看,举办一场马拉松尤其是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大型马拉松赛事不可能缺少政府公共作用的支持。

7、马拉松衍生经济市场容量远远超过其赛事经济市场容量。

赛事经济方面,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杭州马拉松收入2000万,2013-2015年北京马拉松收入均值为3000万,此类大型马拉松赛事收入较高。一线二线城市较大规模马拉松赛事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参与受众广、曝光度高,对于赞助商而言,赞助价值高,故营收情况较好,但就目前而言,国内收入3000万水平的马拉松赛事相对较少,2016年全国马拉松赛事328场,官方尚未公布2016年全国马拉松收益数据,体银智库乐观估计,2016年全国马拉松赛事经济不超过100亿。

衍生经济方面,马拉松经济的发展带动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经济受益良多。目前,全民健身的氛围日益浓厚,体育鞋服、体育装备、体育社交、赛事运营等各个体育细分领域均从中受益。体育总局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是28.2%,2014年这一数据已上升到33.9%,7年间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增加5.7%,照此计算,年均增速为0.81%,预计,2017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为37.14%。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总人口13.75亿人计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总数达5.11亿人。根据数字100市场调研公司的数据显示,将跑步作为自己的运动自己的运动和休闲方式的人占比为41%,可以粗略估算出跑者数量大概为2.09亿人。据尼尔森和中国田径协会联合发布的《2015年中国跑步人群调查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跑步者的人均花费为3601元。粗略估计,2017年马拉松衍生经济市场容量或将达7526.09亿元。

体银智库还对2017年上半年中国马拉松赛事进行了梳理。截至2017年6月29日中国马拉松官网数据显示,2017年已注册的马拉松赛事共56场,其中共有11场金牌赛事,4场铜牌赛事。目前,已注册的56场马拉松赛事中已完赛了15场。


11场金牌赛事概览